首页

安徽扶桑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04:35:26 作者:碳路中国丨辽宁海城:“世界镁都”的绿色智造转型之路 浏览量:63883

  中新网辽宁海城5月28日电 (禹瑞斋 刘禹辰)因“世界镁都”而闻名的辽宁海城,历经粗放发展的阵痛,如今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绿色革命重塑产业格局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拥抱智能技术、升级产业链条,这座千年矿都正探索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。

  这次改变始于对高污染产能的清退。海城一举置换186座轻烧反射窑,转而引入悬浮窑、智能化生产线,并建成全国首个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。AI监控系统实时追踪矿石开采、运输、加工全流程,电子围栏划定生态红线,数字化管控让每一吨资源“有迹可循”。

  “2024年,我们通过继续优化投入,并按照省里的要求,做到了‘一矿、一出口、一计量站’,完全实现了菱镁矿山源头管控的目标。”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看着菱镁智慧数据大屏介绍说。

海城市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。刘禹辰 摄

  12家省级绿色工厂与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拔地而起,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际空白。昔日的“力气活”,已蜕变为“拼技术”的技术范例。

  “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运营管理,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30%,综合节约能耗45%。”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总经理助理范世明指着正在运转的机器说道。

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。刘禹辰 摄

  转型不止于技术。海城打破“一炉一品”的单一模式,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。镁建材、镁合金等新兴产品崭露头角,防核辐射建材、高端耐火制品成为国际市场“抢手货”,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。

  “我们所打造出的防火墙,既隔音、又环保,并且把剩下来的尾矿包括矿渣粉、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,使其‘变废为宝’。”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洪伟触摸着镁建材说。

  曾经的“矿山经济”正转向“绿色智造”,“依赖资源”正转向“驾驭技术”,现在的海城正将绿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,辽宁海城的蝶变,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。

  正如海城转型实践所印证: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,从来不是单选题。在这片曾饱经风霜的土地上,一曲绿色智造的交响正激昂奏响,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城经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新闻特写】大国重器上,精神薪火代代相传

对于其中奥秘,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介绍,这套设备通过GBART数字化绿色印染这一核心科技,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等,能够精密计算出棉、麻、丝、毛等面料上微小分子所需染料量,实现上染率接近100%,从而免去了上浆和水洗环节。“希望通过这一技术创新,推动中国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”(完)

中国大唐大唐(内蒙古)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海洋接受审查调查

翻开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丽的笔记本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入户走访的信息。每当居民遇到困难时,社区总能及时伸出援手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这样的暖心故事不胜枚举。

曹文轩:阅读是最甜蜜的事情

王毅表示,去年11月,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旧金山成功会晤,为中美关系稳定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擘画了“旧金山愿景”,双方应该不折不扣加以落实。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,中美关系下步如何走,首先要回答好一个根本问题,那就是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还是做对手。这是中美关系走向稳定发展的第一颗纽扣。如果美国总是把中国当做最主要对手,中美关系就只会麻烦不断,问题丛生。

空客预测:中国到2043年将需要超过9500架新飞机

绿色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亮丽底色。本月,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首个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高级别活动——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在青岛启幕。习主席向论坛致贺信,希望“同各方加强绿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,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

白皮书:西藏中小学校均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藏语文课程

“能实现跨越式发展,除了企业练好内功以外,更少不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。”中强精英副总经理王太刚“展示”了一笔数据:2021年至2022年,该企业出口产品227万台,总出口额15.1亿元。两年来,中强精英累计办理出口退税5800多万元,享受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100%扣除优惠政策,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达6000多万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